传染病有什么危害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6-03 12:35:42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休 闲居 编辑
尽量少去人比较多的公共场所!增强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
1ef9
另外应该了解以下知识!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可分为疫情未发生时的一般性预防措施及疫情发生以后的防疫措施。
一、一般性预防措施
传染病未发生时的一般性预防措施主要包括:对可能存在病原体的外环境加强管理(如“三管一灭”等项工作);抓好计划免疫,保护易感人群;通过重点人群定期健康检查(如对托幼机构、饮食、饮水、服务行业从业人员的定期体检),及时发现病原携带者;开展卫生宣教等。
在灾区由于卫生设施被破坏,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生活物资供应困难,居民机体抵抗力下降等原因,各种传染病发生及流行的机会大大增加,更应加强一般性预防措施,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重点工作。
1、加强领导,制订救灾防病预案。各级卫生防疫机构应当好政府参谋,根据当时当地灾情,制订切实可行的救灾防病预案,并且迅速恢复、加强三级卫生防疫网,在政府领导下开展各项防疫工作。
2、搞好卫生宣教。利用各种宣传工具,采取多种形式,作好救灾防病卫生宣教工作,使救灾防病知识深入人心,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加各项救灾防病工作。
3、加强卫生监督。加强饮水卫生、食品卫生的管理和监督,彻底清理环境,特别是对粪便、垃圾、污物等环境污染物作好处理,有组织地开展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4、保护易感人群。在灾区居民中有针对性地普种疫苗,加强重点人群的保护。
5、强化疾病临测系统,保证防商信息畅通。
二、防疫措施
疫情发生以后,应针对构成传染病流行的“三环节”,根据疫情和灾情,因地制家地制订突出主导性措施的综合性防制方案。
(一)管好传染源
1、传染病的报告
传染病报告是我国传染病防治规定的重要制度之一,是早期发现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也是医疗卫生工作者的重要职责。
(1)报告人
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卫生防疫人员是法定报告人,其它行业的职工、干部、居民等各类人员也都有报告的义务。
(2)报告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报告病种分甲、乙、丙三类,共计35种,各类病名详见附录。
(3)报告时限
发现甲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在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应于12小时内报至县级卫生防疫机构;发现乙类传染病人或疑似病人,应在12小时以内报告;发现传染病爆发时,应以最快方式报告。
2、对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以及密切接触者的措施
对传染病患者、疑似患者应作到“四早”,即“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治疗”。除患者外,病原携带者常常也是重要传染源,也应争取尽早发现并采取相应措施,使之无害化,因为各种传染病的携带者对于传播疾病的重要性不一样,处理措施也不完全相同,可参照本书各种传染病防治措施的相应部分。
对密切接触传染源,可能受到感染的人,应采取应急预防接种,药物预防,医学观察,隔离或留验等措施,以防止其发病而成为传染源。
3、对动物传染源的措施
如属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家畜、家禽),应尽可能加以治疗。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如鼠类),则应杀灭,并处理好尸体。
(二)切断传染途径
对许多传染病来说,切断传播途径常常是起主导作用的预防措施,但因各种传染病传播途径不同,采取的措施也不一样,如对肠道传染病,重点在搞好粪便等污染物的处理及环境消毒;对于呼吸道传染病,重点是空气消毒、通风换气、个人防护(如戴口罩)等;对虫媒体染病,应以杀虫防虫为主;某些传染病(如血吸虫病),由于传播因素复杂,应采取综合性措施才能切断其传播途径。
(三)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的措施主要有预防接种,提高人群免疫力以及给予高危人群预防性服药两大类,具体作法详见各种传染病的防治部分。
参考资料:http://www.xyxy.net/jbzt/chrb/qita/200408041710512940.htm
回答者:刘晓东1974 - 天下兵马大都督 十八级 3-18 18:45
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消灭传染病,达到保护人民的健康,保证社会安定,促进国家进行现代化建设的目的。针对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以综合性防疫措施为基础,认真贯彻预防的方针。其主要预防措施如下:
(一)管理传染源
1.对患者和病原体携带者实施管理
要求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积极治疗患者。1978年国务院公布了《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在1989年2月2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正式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同年9月1日开始施行。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分甲、乙、丙三大类。向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的传染病称法定传染病。
甲类:鼠疫,霍乱。
乙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与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氏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诊伤寒,流行性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
丙类:肺结核、血吸虫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新生儿破伤风、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我军1979年还规定,细菌性食物中毒和急性肠炎,应在疫情月报表中填报。
传染病疫情报告力求迅速。甲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6小时之内上报卫生防疫机构,农村不得超过12小时;乙类传染病要求城市须在12小时内;农村不得超过24小时。卫生防疫人员,医疗保健人员,对疫情不得隐瞒,谎报,或授意他人隐瞒与谎报疫情。
对病原携带者进行管理与必要的治疗。特别是对食品制作供销人员,炊事员,保育员作定期带菌检查,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和调换工作。
对传染病接触者,须进行医学观察、留观、集体检疫,必要时进行免疫法或药物预防。
2.对感染动物的管理与处理 对动物传染源,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及家畜,应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并加以消毒,无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发动群众予以捕杀。
(二)切断传播途径
根据传染病的不同传播途径,采取不同防疫措施。肠道传染病作好床边隔离,吐泻物消毒,加强饮食卫生及个人卫生,作好水源及粪便管理。呼吸道传染病,应使室内开窗通风,空气流、空气消毒,个人戴口罩。虫媒传染病,应有防虫设备,并采用药物杀虫、防虫、驱虫。
(三)保护易感人群
提高人群抵抗力,有重点有计划的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特异性免疫力。人工自动免疫是有计划的对易感者进行疫苗、菌苗、类毒素的接种,接种后疫力在1--4周内出现,持续数月至数年。人工被动免疫是紧急需要时,注射抗毒血清、丙种球蛋白、胎盘球蛋白、高效免疫球蛋白。注射后免疫力迅速出现,维持1~2月即失去作用。
从致病状况
3f
的死亡人数看危害:
世界主要致死传染病概
1f40
世界卫生组织搜集全球死亡数据,以下表列为2002年世界主要致死疾病,这些疾病都造成至少10万人死亡,1993年数据随表附加以兹参考。需特别注意表中前三名致死单一疾病分别是艾滋病、结核和疟疾,尽管几乎所有的疾病所造成的死亡案例皆逐步减少,但死于爱滋者却以四倍成长,而百日咳、小儿麻痹、白喉、麻疹和破伤风等儿童疾病,此外儿童也在腹泻、下呼吸道感染中占很大的百分比。
排名 死因 2002年死亡百万人数 占所有死亡% 1993年死亡百万人数 1993年排名
无 所有感染症 14.7 25.9 16.4 32.2%
1 下呼吸道感染① 3.9 6.9 4.1 1
2 艾滋病 2.8 4.9 0.7 7
3 肠胃炎② 1.8 3.2 3.0 2
4 结核 1.6 2.7 2.7 3
5 疟疾 1.30 2.2 2.0 4
6 麻疹 0.6 1.1 1.1 5
7 百日咳 0.29 0.5 0.36 7
8 破伤风 0.21 0.4 0.15 12
9 脑膜炎 0.17 0.3 0.25 8
10 梅毒 0.16 0.3 0.19 11
11 B型肝炎 0.10 0.2 0.93 6
12-17 六种热带疾病③ 0.13 0.2 0.53 9, 10, 16-18
批注:
①下呼吸道感染包含许多种肺炎、流行性感冒和支气管炎。
②造成肠胃炎的生物有许多种,包含霍乱、肉毒杆菌、大肠杆菌等等。
③六大热带疾病包含:查格斯氏病、登革热、丝虫病、利什曼原虫症、蟠尾丝虫症、血吸虫病和锥虫病。
④其它死因包含母体和出生状况(5.2%)、营养缺乏(0.9%)、非传染因素(58.8%)和伤残(9.1%)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