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巨头的集体转向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8-22 08:29:03
新一轮药品降价将于近期启动的重磅消息传出不久(详见本报第53期蓝1版报道),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即牵头全国21个省市的医药行业协会,联名要求调低此次降价幅度。其共同签署的材料已于5月20日下午递交国务院有关部门,估计不久会有消息。
对于此次联名反映意见的行动,有企业表示不抱乐观态度,但依然值得一试。由此可见此次降价消息对行业的震荡之大。业内人士认为,这次可谓一步到位的降价,基本上宣告了抗生素产业暴利时代的结束,市场格局由此将发生巨变。
紧急行动
“我们已经看到了这次降价的征求意见稿,涉及的全都是用量比较大的医保目录产品。除了头孢呋辛20%的降幅最小,其余品种的降幅都很大,像克林霉素为62%,曲克卢丁为93%,还有左氧氟沙星、头孢曲松、加替沙星等,降幅都不小。”山东某抗生素企业一位营销老总说。
降价消息传出后,不少抗生素企业都有看法。广州某制药企业一位营销人士对记者说:“我们去年几千万元的利润中,头孢克肟就贡献了2700万元。听说该品种也在此次降价之列,估计利润将受到非常大的影响。”
另外,此次外资类和合资类产品的降幅远远未及国产仿制药。业内人士认为,这将进一步拉大国内外制药企业在同类药品中的价格差,使国内制药企业的竞争力进一步降低。
凡此种种,于是,联名行动迅速展开。据了解,21个省市的医药协会代表都在口述意见上签了字,这些意见大致包括希望调低降价幅度、制定有规律的降价规则,为企业谋求生存空间等内容。
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高级工程师俞观文5月20日向记者证实,协会上午起草的材料,下午就递交给国务院有关部门。该协会秘书长周燕也表示,估计不日就有答复。
调整结构求生存
据悉,抗生素巨头哈药集团、华北制药、上海新先锋也加入了签名行列。有业内人士认为,企业的行动最终影响不了这个结果,重要的是如何积极应对。
哈药集团制药总厂副厂长吴宪告诉记者:“哈药今年有五六个品种在降价名单行列。去年因为降价,哈药损失了4亿元,今年这一轮降幅更大。我们将通过加强内部管理来消化降价的损失,令今年的利润继续增长。”在向记者展示其自信的同时,吴宪也表达了他的顾虑:“问题是,企业下一步该怎么办?研发后续资金变得紧张了。”
华药的做法则是加速企业战略转型。据了解,华药不少品种都在今年的降价范围之内。其转型意图是逐步改变目前过分依赖抗生素产品的单一格局,走多元化之路,在半合抗、维生素、免疫抑制剂等产品上实现突破。
而鲁抗准备逐步淡出低端抗生素市场的消息近日被炒得火热。该集团董事长章建辉说:“抗生素企业要么淘汰,要么生存,靠政策靠别人都不如靠自己,只有下力气降低成本,搞好产品结构调整才有可能生存下来。”据悉,鲁抗将调整产品结构,扩大半合抗精品生产销售,逐步转型生产非抗生素发酵产品。
药价矛盾仍然尖锐
记者在采访中,不少人提出疑问,国家一般3年才调整一次价格,为什么此次仅时隔一年就再次打出降价重牌?并且降幅在历次降价中最大,涉及范围如此之广?据了解,这次出台降价政策有它特殊的背景。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对于遏制药价虚高的提案和议案占全部提案、议案的比例最大。这次降价涉及的产品大都是代表们反映最多的品种。
周燕在谈到这次降价的目的时说:“主要是为了改变国内抗生素制药供大于求的生产格局,及时调整国产低端药物过多过滥、老百姓看病太贵的现状。”然而纵观去年到今年的降价,有很多人深感担忧,虚高药价的根源基本集中在整条价值链的末端,而大规模降价带来的种种结果最终只能由生产企业承担,这很难从根源上改变虚高药价的现状。
抗生素不再是市场老大?
专家分析,降价以后,那些在临床经常运用的产品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可能会使企业的经销商转而寻找其他产品。而经销商队伍的流失将促使“新一轮”产品的开发热潮。上述抗生素巨头的应对举措即是明证。抗生素生产格局将随之改变。
这一趋势在去年的降价令之后就有所体现。当时头孢市场上原有的几大主打产品已开始朝着普药的方向发展;同时,药品经销商和研发机构对一些来自日本的高利润偏门头孢品种的热情大增。
对此,有企业反映,改变抗生素生产结构的代价沉重,因为降的都是企业的核心产品。“现有的设备、厂房、人力怎么办?”还有人认为,这次降的都是疗效确切、效果最好的产品,一旦这些药品被医院淘汰,一些偏门的药将成为一线用药。如果药厂转而生产利润空间大的品种,或者医院选择使用其他新的抗生素品种,高价药会不会依然存在?
按照浙江省医药行业协会会长赵博文的理解,今年的新一轮药品降价,“基本上是一步到位的降价,它宣告了抗生素产业暴利时代的结束。目前抗生素价格几乎没有虚高的空间了,到最后我国的医药市场很有可能和国外一样,抗生素市场老大的地位被其他用药领域取代。”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