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现本来面目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4-08-13 19:36:18
我没有看过根据民间传说拍摄的电影《兰陵王》,只是听别人讲了讲情节,而这个故事却这么深地打动了我。过了这么久,我还要忍不住要为它写下一点什么事。
兰陵王传说是这样的:兰陵王本是部落中一个勇敢善良的少年。他相貌很俊美,不幸的是他的相貌却成了他的障碍。在战争中,敌人轻视他。尽管他很勇敢,但还是没有威势,他失败了。苦恼的他寻找一个新的面目,他找到了,那是用神木刻成咸的狰狞的面具,他戴上了这面具,成了敌人闻风丧胆的英雄。但是新的不幸又降临了,面具占有了他,他成了像面具一样残酷无情的暴君。他无法摆脱这一面具。故事的最后,是他的母亲以死以血的代价才唤醒了他,使他摆脱了这可怕的面具。休 闲居 编辑
原始的传说之所以很能打动人,是国为它所说的是人的心灵史,是人自远古以来,一代人一次次经历的心灵的路程,因而它能唤起人们心中最深处的共鸣。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过:在每个人的无意识中,“容纳着从我们祖先的生活中积累起来的丰富财富。如果我们将无意识人格化,则可以把它设想为集体的人......掌握了人类一二百万年的经验......会做千百年前的旧梦。他经历过无数次个人、家族、氏族和人群的人生。”在我们心灵的深处,我们都曾有过兰陵王的经历,都体会过他的烦恼和痛苦,而且在今天我们仍旧经历着兰陵王的痛苦,一个主题,从远古到今天在一次次被重复。
表面上很奇怪的神话和传说,如果用心理学破译,实际上是对人类心灵历程的写实。
当代每一个青少年都和他一样,天真的纯洁,勇敢无畏,和他一样,他凭真实面目在社会中难以成功。于是兰陵王戴上了面具。面具象征着一种伪装出来的情感。当代每一个青少年在刚刚进入社会时,都发现自己不可能完全表现真实自己,而必须表现出某种样子,从而给别人一个合适的印象。这实际上就是一个无形的面具。兰陵王的面具是凶狠的,也许当代青年的面具是谦和的,但是作为面具是一样的。社会还在鼓励青少年戴另一种面具,这就是社会角色----你是什么人,就要按这类角色的方式行为去做。
故事中,兰陵王的面具后来摘不下来了,他的面具象外水蛙一样附近在他的灵魂上,他成了一个像面具那样的残暴的人。这象征着什么呢?象征着一个人长久地装扮成什么样子,扮演什么角色,他就会被这个样子这个角色所占据,他会失去自己的本来面目。天长日久,渐渐他会没有了自己的真实情感。生活中我们不也常可以见到这类人吗?他们已变得如此“适应社会”,已圆滑到了如鱼得水的地步,他们如此自然地扮演他的角色,以致于那好像成了他的天性。他们会很成功,有名、有利、但是我们和他自己都隐隐感到他缺了什么。实际上他们缺的是本来面目,他们也许很谦和,因为他们戴的是“笑面面具”,但是和兰陵王一样,他们已经失去了真的感情。
兰陵王传说中,他的母亲以生命为代价终于唤醒了他,使他恢复了本来面目。这象征着,让一个已戴惯面具的人恢复本来面目,重新得到真感情很难。只是被亲人的强烈的爱触动,被强烈的痛苦(类似母亲死去)所触动,才能突破“面具”这一屏障。摇滚歌手崔健唱到:“给我一点爱吧,我的护士小姐,给我一点刺激,我的医生老爷,因为我的病就是没有感觉。”戴惯了面具,人就会“没有感觉”,因为他的肌肤已经面具盖住了,而治好“没有感觉”也是要靠“爱”和痛苦“刺激”。但是,这一回是归本来面目的道路是很艰难的。
曾经有个皇帝令人臣写一部历史给他看,大臣写了一部几百卷的史书。皇帝嫌长,让大臣又用了几年简缩为几卷,皇帝仍不满意,于是一简再简。最后,皇帝快死了,他让大臣用一句话写完人类的历史,于是大臣说:“人们出生、受苦、死去。”
历史的外貌千变万化,“而其实质很简单,一代代人做的事实质上都差不多。用“受苦”两个字概括太简化了。但是仅用短短的兰陵王传说,却可以写出不知多少人的心路历程。
每一个人都要面临兰陵王的难题:如果我们永远像孩子一样不戴面具,在人生的战场上,我们会失败。如果戴面具,我们会成功但是却失去的自我,失却了本来面具和真情实感。也许较好的解决是,去战场时戴上面具,扮演自己的角色。回家后就摘下它来,恢复本来面具。
但是这样做也很难。因而我们需要时时保持警觉,一定要时时留一些时间,让自己面对真实自我,一定要常常真诚待自己的亲友,一定不要忘掉摘下面具来。不然,你会陷入兰陵王的危险中,失去本来面目。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