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野生变家种是解决旱半夏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30 06:04:30
新华社信息北京12月3日电 据中国药材集团公司信息中心提供的信息,
业内人士近日指出,发展旱半夏野生变家种是解决旱半夏供需矛盾的必由之路。
旱半夏为天星科植物半夏的块茎入药,是一味最常用的中药,具有燥湿化
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
我国半夏药用历史悠久,经验丰富而影响深远,始见于《五十二病方》,因
疗效确切,为历代名医所推崇,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以半夏为主药所创用的
半夏泻心汤、半夏厚朴汤等,至今仍为中医界广泛使用,足以证明半夏在防治疾
病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我国半夏野生资源分布广泛,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未见野生外,其
余各省均有分布,以四川、贵州、湖北、安徽、云南、河南等省份所产半夏质量
优良,久负盛名,为国内外药商所青睐。
旱半夏以野生资源为主,分布零星。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半夏年需求
量约为350万公斤,上世纪50~60年代末,全国年均产量为2000吨左
右,如四川省的正常年收购量高达1000吨,市场供应情况良好,也是重要的
出口创汇品种,但70年代后,由于生态变化及人为因素影响,旱半夏野生资源
日益减少。为了缓解旱半夏的供需矛盾,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我国开始
对旱半夏进行野生变家种研究,并获得成功。但随着旱半夏药用价值的不断开
发,需求量日增,全国旱半夏的供需矛盾仍未解决,即使不少地区已用水半夏来
代替,其市场供应仍然紧张,旱半夏价格一直看好,就连水半夏也呈上涨之势。
旱半夏是天南星科多年生缩根草本植物,是一种杂草性十分明显的浅根系植
物,对于它的野生变家种栽培,技术并不复杂。近期在云南文山考察发现,该地
区除了野生的半夏数量可观,已有少部分农民小面积栽培并获得成功,赢得了较
为可观的经济收入。不足之处是加工简单,外观不尽人意,希望相关部门综合市
场需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因素,在科研部门的指导下,鼓励和支持发展旱
半夏野生变家种的人工栽培工作,力求规范化、规模化运作,努力提高其产量与
质量,对于保障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贫困山区经济,
增加人民收入,改善生态环境等均有重要意义。
休 闲 居 编 辑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