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流通:并购重组热闹非凡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6-21 01:37:27
2002年的并购重组热 2002年,上市公司凭借资本市场的强大力量,大打出手,纷纷巨资介入医药流通领域。分析上述上市公司参与的并购事件,基本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原有医药商业类上市公司积极扩张,这一类上市公司的代表有南京医药、上海医药和桐君阁等;二是医药制造业类上市公司抢占销售网络或渠道,如同仁堂、双鹤药业、昆明制药、复星实业和三九医药等;三是非医药类上市公司拓展医药商业发展空间,如亿利科技和胶带股份等。 并购重组缘何而来 抢占跑道。目前国家正通过GSP认证工作,淘汰落后企业,并对流通企业的总量进行适当控制。在这一政策影响下,由于大量国内外医药制造企业都需要通过这些药品销售渠道销售产品,势必造成渠道紧张,药品销售网络的价值就体现出来。这是所有上市公司都看中医药商业的普遍理由之一。 我国医药经济前景看好。人口的自然增长、老龄化人口的增加和13亿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促进了药品需求上涨。尤其是我国9亿农村人口,目前药品消费水平很低,发展空间很大。 提升核心竞争力。医药流通领域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规模过小的医药流通企业显然缺乏竞争能力。为此主营医药商业的上市公司都主动出击,抢占国内医药销售网络。比如上海医药和南京医药等,都在周边的江苏、浙江和福建等经济发达地区展开了大规模收购兼并。通过网络扩张和大力发展连锁药房,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都将得到提高。 拓展销售终端。我国制药生产能力过剩,低水平重复者较多,估计到2004年6月底,全国将有近千家制药企业被淘汰。在生产能力过剩的大环境下,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首要任务是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这样药品零售终端自然成了医药制造企业的必争之地。出于这种考虑主要是医药制造业上市公司,如双鹤药业、同仁堂、复星实业和三九医药等。 进行产业升级。主要是一些非医药类上市公司如亿利科技和胶带股份等,它们原先主营业务的发展空间已经很小,而首先进入科技含量并不算高的医药商业,可以为公司后续发展医药产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并购重组影响深远 首先,销售额在30亿、50亿元以上的一批大型医药商业企业将在上市公司中率先诞生。在这些上市公司中,上海医药将率先突破50亿元大关;广州药业已经突破30亿,很快向50亿元的目标迈进;南京医药、复星实业和三九医药等正在积极扩张,将紧随其后,很快也会超过30亿元。医药商业上市公司新秀国药股份,虽然目前销售规模并不算大,但相信通过母公司的资源,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也将成为我国医药商业企业的龙头之一。 其次可能形成行业垄断竞争。由于医药商业的规模效应比较明显,加上上市公司的筹资能力较强,上海医药、广州药业、南京医药和国药股份等一批龙头企业的规模将越做越大,核心竞争能力越来越强,势必造成全国范围内药品流通领域的主要市场被少数龙头企业瓜分,寡头竞争格局可望在未来几年内缓慢出现。 再次盈利能力可望缓慢走出低谷。由于规模效应的出现,物流配送中心的合理布局,加上结合现代化物流和计算机管理,医药流通的成本可望大幅降低,盈利能力明显增强。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