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头痛.肌肉痛.皮疹慎防登革热!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3-12 15:55:20
新闻背景:
为有效防止登革热疫情传入我国,保护人民身体健康,卫生部办公厅和国家质检总局办公厅9月8日联合发出通知,要求进一步加强登革热防控工作。休 闲 居编辑
今年以来,登革热在亚洲、美洲、大洋洲等多个国家和地区持续暴发流行,并呈现出发生早、传播迅速、暴发强度大、波及范围广、输入病例多
等特点。为此,通知要求,一是重点省份的各医疗机构对于确诊的登革热病例,要尽快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二是各地检验检疫机构也要建立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之间的疫情通报机制。三是重点省份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进一步加强对登革热疫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同时做好疫点、疫区的卫生处理工作,防止疫情蔓延。四是各重点省份要大力开展以灭蚊、清理环境为主的爱国卫生运动,向群众宣传控制疫病媒介蚊虫孳生及个人防护等健康知识。
名医档案
施光峰博士,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全国)内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传染科临床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传染病杂志》常务编委,已被列入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主攻方向为感染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诊治研究。
秦刚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传染科硕士研究生。
解读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蚊媒传染病,是国家乙类管理传染病之一。
登革热有哪些常见的表现?
登革热潜伏期3-15天,一般5-8天,一般临床表现有发热、畏寒、头痛、全身疼痛、疲乏不适、胃纳差等,主要临床特征为突然起病、迅速高热、三红征(颜面潮红、颈红、胸背红)、多样性皮疹、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
哪些地方登革热多见?
事实上,登革热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特别是东南亚,最近十几年在美洲流行也日益严重。据记载,本病于40年代传入我国上海、福建、汉口、广东等地,并发生流行。1978年本病在广东省佛山市发生流行,近十年来疫情在广东、海南省蔓延,波及广西,全国累计病例60多万例。前年我国台湾地区登革热病例5000多例,登革热出血热超过150例。
什么季节登革热多见?
高温多雨的夏秋季。因为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蚊子,包括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等。伊蚊吸吮病人血液后病毒即在其体内生长繁殖,两周后即能传播本病。
能够传播登革热的蚊子在我国大陆只生存在广西、海南等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上海本地的蚊子一般不携带登革热病毒,不必恐慌。
哪些人容易得登革热?
人们普遍易感,成人多有一定免疫力,故患者以儿童为多。
面、颈、胸部潮红的入境者,须严防
什么是“三红征”?
为防止登革热及登革出血热传入我国,保障前往疫区人员的身体健康,国家质检总局公告要求来自疫区的旅客,如有发烧、肌肉痛、皮疹和面、颈、胸部潮红(即三红征)等症状的,入境时应当向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申明,检验检疫机构应当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有媒体称登革热为“碎骨热”,骨头真会碎吗?
登革热以浑身骨及关节剧烈疼痛、高热不退为特征,因而被称为“碎骨热”,并不会真的出现粉碎性骨折那样的情况。
常见的登革热分几型?
根据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可分为三型:典型登革热、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1、典型登革热主要临床表现为高热,头痛,肌肉、骨关节剧烈酸痛,皮疹,淋巴结肿大,白细胞减少等,病死率低。
轻型登革热类似流感,一般发热持续时间短,有轻度头痛及全身痛、皮疹少、无合并症者,常有淋巴结肿大。
重型登革热于病程第3-5天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呈脑膜炎表现,也有表现为消化道大出血和出血性休克。
2、登革出血热以高热、出血、皮疹、血液浓缩、血小板减少等为主要特征,病死率高。
3、登革休克综合征:登革出血热病人少数在持续发热或退热后病情突然恶化,出现皮肤变冷、湿润、烦躁不安、嘴唇紫绀、脉搏快而弱、脉压低,血压下降甚至不能测出,休克期一般很短,如不及时抢救可于12-24小时内死亡,病程中还可出现脑水肿,预后严重。
如何识别登革热?
在流行季节,来自流行区15天内的患者或在当地感染发病的患者,凡具备登革热一般症状,并符合突然起病,发热24-36小时达高峰,三红征,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束臂试验阳性,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等特点者,结合流行病学资料可作出临床诊断。
抽血化验能否明确登革热?
可以。通过血清学试验检测登革病毒抗体,如补体结合试验、血凝抑制试验、中和试验等,前者最具有特异性。病毒分离技术要求较高,仅限于科研。
如何治疗登革热?
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治疗原则主要包括:1、抗病毒治疗;2、对症和支持治疗;3、防治出血;4、防治脑膜炎;5、中医中药治疗。
不要用一般退热药,以防止引起溶血、胃肠道出血和粒细胞减少。
得了登革热预后如何?
登革热是一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病死率在0.1%以下。绝大多数死亡者为重型登革热,多因脑膜脑炎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
清积水,灭蚊虫
预防登革热唯一法则
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埃及伊蚊主要孳生于户内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孳生于盆、罐、树洞、废轮胎、花瓶以及建筑工地容器积水中,消灭和控制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一般以消灭孳生地和幼虫为主。灭蚊措施主要有:
1、消除孳生地和幼虫:翻盆倒罐,填堵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它生物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对难于彻底清除的非饮用容器积水,可投洒废油类或缓释杀虫剂。
2、杀灭成蚊:室内用喷洒或施用对人无毒的杀虫剂消灭成蚊。室外在搞好环境卫生的基础上重点对成蚊较多的竹、树林、陶器场、废轮胎堆积站等场所使用杀虫剂。
现在还没有一种有效疫苗来预防登革热。因此,最佳的预防方法是清除家居、学校、工作地点及附近的积水,防止蚊子孳生,以及避免给蚊子叮咬。
防传染,“四早”是关键
登革热病人是会传染的,病人和隐性感染者都是传染源,从发病前一天至发病后三天内传染性最强。
可疑病人应及时至附近的医院传染病专科就诊,并向当地疾控中心报告。
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求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新发疫点的病人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天。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如纱窗、蚊帐等,没有防蚊设施者应在周围100米范围内定期杀灭成蚊。在病人较多的疫区,卫生部门要派出医疗队就地设置临时隔离治疗点,尽量减少远途就医,防止扩散和降低病死率。对疫点、疫区内不明发热患者做好病家访视,接触者要进行15天医学观察。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