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寒热温凉”怎么分?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10-03-30 14:27:53
>>>>>>>>提问
举出具体点的例子就更好了
>>>>>>>>休闲养生网回答:休 闲 居 编 辑
寒热温凉
一、含义:又称四性,即指药物具有得寒热温凉四处药品性,它反映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确定依据: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以病证寒热为基准。
1、能够减轻或消除热症的药物, 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如石膏、板蓝根。
2、能够减轻或消除寒症的药物一般属于热性或温性,如附子、干姜。
三、 所示效用:
1、治疗作用:四气从本质而言只有寒热二性,凡寒凉性药物,即表示具有清热、泻火、凉血、解热毒等到作用,凡温热药物,即表示具有温里散寒、补火助阳,温经通络、回阳救逆作用。
2、不良反应:四气对人体作用具有两面性,倘若应用不当即寒凉性有伤阳助寒之弊,而温热则有伤阴助火之害。
四 、阴阳属性
温热属阳,寒凉属阴。在同性质中又有程度上的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
五、对临床用药的指导意义:
学习掌握四气是为了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具体有:
1、据病证的寒热选择相应药物,治热病投寒药,治寒病投热药。如治气分高热,投性寒的石膏、知母
治亡 阳欲脱,投性热的附子、干姜。
2、据病证寒热程度的差别选择相应药物,如治亡阳欲脱,选大热附子,治中寒腹痛,投温性之煨姜。
3、寒热错杂者,则寒热并用,至于孰多孰少,据情而定。
4、对于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者,则又当分别治以热药或寒药,必要时加用药性相反的反佐药。
四气五味是中医研究药物药性的一套理论。它通过对药物寒、热、温、凉的药性和酸、甘、辛、苦、咸的药味,来分析药物的作用特性。后世又发展了药物归经学说,丰富了中医的药学理论。不过今天不谈这些高深莫测的理论,而是说些和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就是我们天天吃的、用的东西,从中医分析,都有些什么样的性质,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其实,食物和药物之间,在中医看来,并没有绝对的界限。例如,当病人出现全身乏力,精神萎顿、脘腹凹陷、胃中漉漉、脉象细数时,该开什么药呢?如果辨证辨不出来,病人再说一句“我饿了”,傻子都知道送碗米饭过来,而不是去煎八珍汤。人参、当归纵然补气血再好,也不如四两米饭对证。从这个意义上说,食物何尝又不是药物。其它如海藻治瘿,糙米治脚气,都是家常的食物,却都不是其它药物所能轻易替代的。所以,食物并不是简单的为我们提供营养,实际上对人们的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潜在影响。 但可惜的是,人们对食物的知识了解得实在很有限,而且大多数只局限于西医的结论。但西医的方法往往存在很大的片面性。他们过度的强调蛋白质、糖、维生素等单独成分,而对食物的综合特性缺乏描述。今天在有限的篇幅内,本文列举一些日常的食物,也包括一些日用材料,描述其中医特性,希望对爱好健康的人有所参考。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