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卵裂细胞的特殊性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6-29 09:41:44
>>>>>>>>提问
>>>>>>>>休闲养生网回答:
受精卵早期的细胞分裂称为卵裂,卵裂后的子细胞称卵裂球。受精第3天,卵裂球的数目达12个~16个,形成桑椹胚,当卵裂球的数目增至100个左右时,细胞间出现一个大腔,腔内充满液体,整个胚形似囊泡,故称胚泡。胚泡由胚泡腔、滋养层和内细胞群组成。
二胚层胚盘的形成 受精后第7天,内细胞群分化上胚层和下胚层。受精后第8天,形成羊膜腔,腔内有羊水,上胚层构成羊膜腔的底。受精后第9天,下胚层周缘的细胞增生并逐渐覆盖了细胞滋养层的内表面,形成卵黄囊,下胚层构成卵黄囊的顶。
三胚层胚盘的形成 第3周初,上胚层细胞增生,在胚盘尾端形成一条纵行的原条。原条的头端膨大形成原结,原结的中央凹陷为原凹,在原条背面中线也出现一纵行原沟。上胚层细胞增殖并通过原条在上、下胚层之间向周边迁移。其中一部分细胞在上、下两胚层之间形成中胚层;另一部分细胞进入下胚层并逐渐置换了下胚层细胞,形成内胚层。在内胚层和中胚层出现之后,上胚层便改称外胚层,至此三胚层胚盘形成。 休闲 居编 辑
原结细胞在内、外胚层间向胚盘头端迁移形成脊索。原条和脊索构成胚盘中轴,并在诱导神经管与椎体的发生中有重要作用。最后脊索退化为椎间盘中的髓核。在胚盘头、尾端各有一无中胚层区域,分别形成口咽膜和泄殖腔膜。
三胚层的分化
内胚层的分化:原肠分为前肠、中肠和后肠。第3周末,口咽膜破裂,前肠开口于羊膜腔,第8周末,肛膜破裂后肠也开口于羊膜腔。前肠分化为呼吸系统、咽、食管、胃、十二指肠上2/3部分、中耳、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及肝、胆和胰等消化腺的上皮;中肠分化为十二指肠下1/3部分至横结肠右2/3部分的上皮;后肠分化为横结肠左1/3部分至肛管上段的上皮。
外胚层的分化:在脊索的诱导下,外胚层增厚,形成神经板,逐渐形成了神经管。神经管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分化为脑和脊髓。在神经沟闭合为神经管时,神经板外侧缘的神经上皮细胞形成左右两条神经嵴,是周围神经系统的原基,分化为脑神经节、脊神经节、植物神经节和外周神经等。表面外胚层将分化为皮肤的表皮及其附属结构、牙釉质、角膜和腺垂体等结构。
中胚层的分化:中胚层由中轴线向两侧分为轴旁中胚层、间介中胚层和侧中胚层三部分。轴旁中胚层呈节段性增生,形成体节。体节将分化为皮肤真皮、骨骼肌和中轴骨骼。间介中胚层分化为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大部分器官和结构。侧中胚层分为体壁中胚层和脏壁中胚层,前者分化为体壁的肌肉、结缔组织及腹膜、胸膜、心包膜的壁层;后者分化为消化管壁上的肌肉、结缔组织和腹膜、胸膜、心包膜的脏层。胚内体腔分化为心包腔、胸膜腔及腹膜腔。
胚体的形成 由于胚体各部生长速度不同,胚盘边缘向腹侧卷折,出现头褶、尾褶及左右侧褶,使扁平形胚盘逐渐变为圆柱形的胚体。最终胚体突入羊膜腔,浸泡在羊水中,体蒂和卵黄囊在胚体腹侧合并,外包羊膜,形成脐带;口咽膜和泄殖腔膜分别转到胚体头、尾两端的腹侧;外胚层包于胚体外表面,内胚层卷折到胚体内,形成头、尾方向的原始消化管,其头端由口咽膜封闭,尾端以泄殖腔膜与外界相隔,中段通过卵黄蒂与卵黄囊相连。
绒毛膜:由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的壁层构成。胚泡植入子宫内膜后,在胚泡表面形成许多绒毛样的突起,以细胞滋养层为中轴,外裹合体滋养层,称初级干绒毛。胚外中胚层长入初级干绒毛的中轴,使初级干绒毛变成了次级干绒毛。当绒毛膜的胚外中胚层内形成血管网和结缔组织,并与胚体内的血管相通时,次级干绒毛改称三级干绒毛。三级干绒毛末端的细胞滋养层细胞形成细胞滋养层壳。随着胚胎发育,丛密绒毛膜与基蜕膜共同构成了胎盘,而平滑绒毛膜则和包蜕膜一起逐渐与壁蜕膜融合。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