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类用药首选何种类药物,最好能有权威文献出处?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9-05-07 09:57:52
>>>>>>>>提问以前类风湿疾病一线用药为NSAID,没人质疑,但目前因为 非甾体类出现心血管相关风险,有说法将其降为二线用药,是否属实,有无依据,谢谢! 急 急 急!~~
休 闲 居 编 辑
>>>>>>>>休闲养生网回答:早期类风湿关节炎的药物治疗与综合治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2000年第2期第7卷 讲座
作者:褚大由
单位:褚大由(安徽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33000)
分类号:R593.2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8478(2000)02-0190-03▲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简称RA)是骨科常见和致残的关节病之一,我国的发生率为0.3%,在美国65岁以上RA发生率高达10%〔1〕,严格地分RA属于现代新兴的风湿病科,不过RA的治疗是一项综合工程,需要多专业相互配合协作进行。美国风湿病学会根据关节X线片检查按RA病情轻重分为Ⅰ~Ⅳ期。Ⅰ期即早期阶段:从组织学看,滑膜发炎呈炎性细胞浸润;从临床看,病人有晨僵,关节疼痛肿胀、积液和活动受限;从X线片看,受累关节尚未显示结构改变;这个阶段通常存在于发病后2年内,如能抓住时机进行合理的治疗,可能达到:(1)缓解关节肿痛,(2)控制病情活动、防止关节继续破坏,(3)恢复关节功能3个目的〔2〕。作者就早期RA的药物治疗与综合治疗作一综述,以供参考。
1 药物治疗
1.1 关于药物分类 目前治疗RA的药物种类很多,分类也多,我国蒋明等〔3〕将其分为4类:一线药物、二线药物、三线药物及免疫治疗药物。
1.1.1 一线药物包括水杨酸类和其他非甾体抗炎药(NSAIDs),主要通过抑制环氧合酶(COX)作用,分解炎症反应,减少前列腺素和缓激肽水平而缓解疼痛症状。NSAIDs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不同病人对此类药物的反应各不相同,故医师用药需因人而异,通过临床治疗观察,始能掌握病人个体化情况。不过,NSAIDs对RA的病情进展没有作用,不能阻止病情的恶化,可以说仅是对症治疗。再者NSAIDs的毒副作用日益受到关注,尤其是胃肠道反应,曾被视作“特发性”消化性溃疡,现已查明90%是由H.pylori杆菌和服用NSAIDs所致〔4〕。由NSAIDs引起的消化性溃疡占15%~35%〔5〕。针对消化道毒副作用,Brooks〔6〕提出应减少NSAIDs剂量和缩短使用时间。现代研究环氧合酶(COX),已知分为COX-1和COX-2两种,后者通常产生于炎症部位,近年来已可生产选择性COX-2抑制剂,其毒副作用较一般NSAIDs为小,而抗炎作用一样,故进一步开发和使用COX-2抑制剂,当是近代药物学重要进展之一。另有学者〔7〕研究当前几种NSAIDs对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并不相同,优布芬、双氯高灭酸的危险性较小;消炎痛、萘普生、硫茚酸中等;痛灭定、炎痛喜康、酮基布洛芬较大。
1.1.2 二线药物包括改变病情药(DMARDs)和细胞毒药物,前者有抗疟药、金制剂、青霉胺、柳氮磺胺吡啶和雷公藤等,后者有甲氨喋呤(MTX)、环磷酰胺、环孢素和硫唑嘌呤等。这类药物从使用至出现临床疗效所需时间较慢,故又称为慢作用药(SAARDs)。一般认为此类药物可影响病人的异常免疫功能,从而改变RA病情的进展,近年来都有早期应用此类药物的趋势,不过其毒副作用也大,Felson等〔8〕对几种二线药物的效能/毒性进行分析比较,金诺芬作用较羟氯奎为弱,较MTX、注射金、青霉胺及柳氮磺胺吡啶四药更弱,而此四药之间无重大差别。MTX与硫唑嘌呤相比,前者较强。Felson等〔9〕又根据几种二线药的毒性分析,发现MTX和羟氯奎二药具有最佳的效能/毒性比率(efficacy-to-toxicity ratio),其余药物与之相比,或者是效能较差,或者是毒性较大。MTX作为二线药物,兼具免疫抑制作用和直接抗炎作用,而毒副作用相对较小,治疗RA效果显著,临床应用很为广泛。
1.1.3 三线药物即糖皮质激素,具有很强抗炎作用,也具免疫抑制作用〔10,11〕,但是长期服用会产生很多副作用,形成依赖性,当药物骤然减量或停用,病情随即加重,因此使用糖皮质激素须持慎重态度,不能滥用,应用指征为:(1)控制活动性RA而对一线药无效者,(2)有肝、肾功能损害不宜接受一、二线药物治疗者,(3)有合并关节外类风湿病表现者。目前均主张使用小剂量,根据对美国301位风湿病医师调查〔12〕,有43%主张使用强地松10mg/d,36%主张7.5mg/d。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RA尚缺乏长期结果资料,多数超过一年的中、短期研究显示能改善RA活动。Saag〔12〕为了安全和效果,对使用激素提出如下建议:(1)开始剂量<15mg/d,(2)迅速减至生理剂量7.5mg/d,(3)如与NSAIDs联合使用,须警惕加重消化道并发症及液体滞留等毒副作用,(4)用药期间查验血糖、血压和作周期性眼科检查,(5)考虑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补充钙片及维生素D。对于关节症状较重、受累关节少的病人,也可作激素关节腔注射,与全身用药交替进行。
1.1.4 第四类为免疫治疗药物〔11,13〕,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对RA免疫病理的发生机制已有一定了解。RA被认为是T-细胞驱使的疾病:T-细胞增加,引起巨噬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加,造成关节的破坏性改变,显示出RA关节的特征。细胞素释放—特有的白细胞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a(TNF-a)—接着遂有存在抗原的细胞介入RA关节的破坏改变中。细胞素刺激血管使其更易渗透,白细胞通过血管壁移行到关节内,引起炎症。细胞素释放亦导致成纤维细胞和滑膜细胞的增生,产生破坏性金属蛋白酶、增加B细胞、类风湿因子及免疫球旦白产物,这些破坏因素中,金属旦白酶的增加刺激了前列腺素和骨吸收。
生物制剂能够阻断这些不良影响或者干扰炎症的形成,以改变RA病情的进展,这实际上也是生物制剂获得发展的研究基础。免疫治疗药物试用于临床者有:口服Ⅱ型胶原、抗TNF-a单克隆抗体、抗IL-1单克隆抗体、抗CD4单克隆抗体等,这些药物是近年新兴发展起来,尚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生物制剂具有药理作用环节的选择性高和毒副作用小的优点,预期将有较广泛应用前景。
1.2 关于联合治疗
近年来风湿病学家相继提出多种联合治疗方案,大多涉及DMARDs的联合应用,期望通过联合用药来更好地控制RA的病情。O'Dell等〔14〕对207位风湿病学家进行调查,结果有93%使用联合治疗。O'Dell等〔15〕以2年安慰剂对照研究,结果MTX、柳氮磺胺吡啶和羟氯奎三联用药较单一MTX或柳氮磺胺吡啶、羟氯奎双联的效果都好。Tugwell等〔16〕以6个月双盲对比,MTX与环孢素联用较单一MTX为优。从理论上说,具有协同性的2种或以上药物联用能够促进疗效,但在临床应用中各家的结果并不一致,故联合治疗的优越性有待进一步研究。另外,联合治疗中选用药物的合理性很重要,联合使用2种一线药物已不提倡,因联用只能增加药物副作用而不能改变病情;早期一线与二线药或二线与三线药联用,因二线药是慢作用药,在尚未起效时,一线或三线药已能迅速抑制炎症、减轻症状,这样联合是合理的。
1.3 关于治疗方案
有关RA的治疗方案很多,有传统的金字塔模式,有下台阶模式、锯齿形模式及上台阶模式等。近年来,有一批风湿病学家共同拟订了一个最新的治疗步骤系统〔10〕(见图1)在实施时最重要是先确定RA的活动情况。对缓进性RA(slowly progressive),开始可用NSAIDs、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或羟氯奎;对侵袭性RA(aggressive)须较早使用DMARDs,一般可用MTX。整个治疗过程需持续监测病人对治疗的反应,反复作结果评估,以调整治疗步骤。
图1 类风湿关节炎药物治疗步骤系统
2 综合治疗
当药物治疗经过一段时间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解除关节疼痛肿胀症状时,应考虑以滑膜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以阻止病情继续活动到破坏关节软骨。滑膜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十分明显,虽远期疗效尚有争议,欧洲大陆一直在广泛应用并不断有病例报道〔17〕。我国吕厚山〔17〕、郭文正〔18〕的病例报告中都分别有9例和16例Ⅰ期RA施滑膜切除术,前者平均随访26.8个月,优良率100%;后者平均随访16.5年,优良率50%。尤其是膝关节乃人体中最大的滑膜关节,双膝滑膜总面积约占全身滑膜面积的一半左右,故一次手术清除大量病变的滑膜,可一定程度地改善RA发展,疼痛肿胀症状缓解。
随着关节镜的临床应用,关节镜滑膜切除术报道增多,陈俊伟等〔19〕119例RA治疗报告,认为关节镜手术具有损伤小,不影响关节活动功能及可早期活动等优点,而且必要时还可重复施行,对早期RA尤为适用。Fiocco等〔20〕报道一组关节镜手术治疗RA和牛皮癣滑膜炎,病人均于术后24h内出院,在36个月随访中,关节症状和关节功能确定改善占72.8%,这两种滑膜炎在预后方面无统计学差别,认为关节镜滑膜切除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术后结合DMARDs治疗,可减轻炎症并保留关节功能达3年以上。
滑膜切除术后,继续使用二线药物和进行早期功能锻炼,这对疗效十分重要。早期持续被动活动(CPM)可减少术后伸膝装置的粘连,有利于软骨修复和关节功能恢复。
由于对RA发病机理认识的加深,重视到侵袭性RA发病后较早出现关节损害,药物治疗的现代趋势是早期使用改变病情药,而关节镜滑膜切除为主综合治疗的早期应用,也是现代趋势之一。■
参考文献:
〔1〕冯传汉.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祝贺第一届全国关节病诊断治疗研讨会召开〔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3.
〔2〕施桂英.关节炎防治300问〔M〕.第一版,北京:金盾出版社,1995,29~31.
〔3〕蒋明,朱立平,林孝义.风湿病学(上册)〔M〕.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出版,1996,889~913.
〔4〕Hawkey CJ,Yeomans ND.Evolving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ssociated ulcers.Chairmans introduction.Am J Med,1998,104(3A):1.
〔5〕Griffin MP.Epidemiology of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associated gastointestinal injury.Am J Med,1998,104(3A):23~29.
〔6〕Brooks P.Use and benefits of NSAIDS.Am J Med,1998,104(3A):9~13.
〔7〕Garcia Rodriguez LA.Variability in risk of gastrointestinal complications with different NSAIDS.Am J Med,1998,104(3A):30~34.
〔8〕Felson DT,Anderson JJ,Meenan RF.The comparativ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second-line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1990, 33:1449.
〔9〕Felson DT,Anderson JJ,Meenan RF.Use of short-term efficacy/toxicity tradeoffs to select second-line drugs in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1992,35:1117.
〔10〕Jain R,Lipsky PE.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Med.Clinics of North Am.1997,81:57~84.
〔11〕Schiff M.Emerging treatment for rheumatoid arthritis.Am.J Medicine,1997,102(suppl.1A):11~15.
〔12〕Saag KG.Low-dose corticosteroid therapy in rheumatoid arthritis:balancing the evidencc.Am J Med,1997,103(6A):31~39.
〔13〕Moreland LW,Heck LW,Koopman WJ.Biologic agents for treating rheumatoid arthritis.Arthritis Rheum,1997,40:397~409.
〔14〕O'Dell J,Case L.The treatment in rheumatoid arthritis in 1995:results of a survey.Arthritis Rheum,1995,38:366.
〔15〕O'Dell J,Haire C,Erikson N,et al.Treatment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with methotraxate alone,sulfasalazine and hydroxychloroquine or a combination of all three medication.N Eng J Med,1996,334:1 287.
〔16〕Tugwell p,pincus T,Yocum D,et al.Combination therapy with cyclosporine and methotraxate in severe rheumatoid arthritis.N Eng J Med,1995,333:137.
〔17〕吕厚山,孙炜,寇伯龙,等.滑膜切除术治疗膝类风湿关节炎45例短期随访报告〔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4~6.
〔18〕郭文正,徐岳林,陈支援.滑膜切除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再估价〔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7~10.
〔19〕陈俊伟,谢振鹤,徐锦森,等.类风湿关节炎关节镜下滑膜切除术(附119例随访分析)〔J〕.中华骨科杂志,1996,16(1):11~12.
〔20〕Fiocco U,et al.Arthroscopic synovectomy in rheumatoid and psoriatic knee joint synovitis:long-term outcome.British J Rheum,1996,35:463~470.
收稿日期:1999-09-20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