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应如何对待生病的孩子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8-03-03 08:34:27
孩子的免疫系统还未成熟完善,在他们的成长的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疾病的困扰,他们对病痛有些什么反应呢?主要有四种大的反应:
一、直接的影响
1、孩子表现出难受不适,疼痛等,这会导致他们无精打采、疲惫、睡觉不安,食欲下降,容易哭闹和发脾气,烦燥不安是很常见的现象,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孩子,一般容易出现多动,懒散和退缩也时有发生。
2、厌食,拒绝吃饭也是孩子们的突出表现。
3、入睡困难、噩梦,对黑夜的恐惧也是普遍存在的,一旦因此产生睡眠问题纠正起来就非常费劲了。
二、情感或行为退化
1、情感或行为的退化是对疾病的一种极为普通的反应类型。在6岁以内,退化的表现是非常明显的。本已改掉的一些习惯重新又开始出现,如吸吮大拇指,又抱起了奶瓶。
2、要求多多地磨大人,整天缠着大人不放。
3、出现攻击性行为,以前的恐惧重新出现、暂时放弃了新近学会的能力,如说话、行走、大小便控制。
4、对于年龄稍大一些的孩子,退化还表现为重新出现比较不成熟的社会交往方式,包括更加依赖父母(特别是妈妈),出现攻击行为,与他人分享的能力减退,无法集中注意力,无法学习。(注意:退化的原因是儿童暂时退回到原先比较熟悉的能够使自己获得满足和安全感的行为方式中去,或放弃已发展出来的更高的功能,是一种适应性后撤,然后再重新积聚能量,以备今后的成长。)
三、抑郁
1、与成人的抑郁有所差别,有些由于疾病的不适,还有是疾病所导致的活动受限,如住院,或是源于和父母的分离。
2、饮食和睡眠障碍常是儿童抑郁的表现,行为也会在少动到多动这个范围发生大幅度的改变。其它情感方面的改变(通常与退化倾向有关)包括重新出现比较原始的恐惧,感觉无能,无助和绝望。有时还可能出现典型的强迫性或仪式性的行为。
四、病痛的曲解
孩子常对其疾病或创伤做出错误码的解释。通常与儿童理解能力对现实判断能力的局限性,以及他们所具有的奇妙的幻想有关。小孩通常将与父母分离、疼痛、疾病所引起的不适、事故看成是对他们现实或想象中的不良行为的惩罚。对一些敏感部位的手术,如头部或生殖器,会使患儿产生强烈的恐惧。有些孩子还会产生不现实的恐惧,如突然死亡或严重的残疾。这些恐惧与他们对自己侵略性冲动或其它内心冲突所产生的内疚感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孩子打破了家中值钱的花瓶,而这时他得病了,他会认为这是对他做坏事的一种惩罚。如果父母也开玩笑说:“你打破花瓶,得病了吧。”这种不恰当的联系会导致孩子对疾病的错误的认知,而父母的反应强化了此种错误的认知,这对儿童的心理发育是不利的。
五、焦虑伴发的生理反应
疾病所引起的心理冲突可以导致出现焦虑性的生理反应。可以有心动过速,心悸、换气过度、腹泻等焦虑性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生理心理方面的改变,通常是可逆的,它们与原发病同时出现,有时会使病情加重并使诊断变得复杂困难。
六、感觉和运动发育的滞后
在疾病的恢复期,孩子会因为疾病(包括肺炎或高热等)而在运动功能方面表现出滞后现象,这种滞后可持续几个星期或数个月,同时查不出任何中枢神经系统受损的迹象。这些孩子可能经历了短暂的大脑代谢失调,在返回幼儿园或学校时出现学习困难。如果此种学习困难没有被及时发现,则有可能会变为慢民生,导致孩子对学飞产生抵触情绪,或引起其它方面的行为障碍。如果能早期识别出这种问题,则有助于父母和老师理解孩子,避免采取简单粗暴的方法,给予孩子逐渐适应的机会。
面对生病的孩子对病痛的这六种反应,父母应该如何对待呢?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难以避免疾病的创伤,尤其是免疫系统还未成熟完善的时候,各种急性病、慢性病的发病率比我们想象得要高得多,而且会因运动不甚协调,对危险认识的不足,受伤的机会也远远高于成人。
父母对孩子的疾病治疗非常重视,然而当孩子因疾病表现出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反应时,不一定能正确对待,从而影响孩子日后的人格发展及形成。因此作为父母,对孩子身体有病痛时的各种表现应有所了解,帮助于孩子应付疾病对身体产生的影响,纠正他们对疾病产生的曲解。
父母应正确对待孩子因生病而表现出的一系列不寻常的行为,以免对儿童人格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如对于儿童具有退化倾向的行为的鼓励,会使儿童的心理成长处于停滞状态。父母要做的是对儿童的反应采取理解与同情的态度,除了给予适当的安慰与帮助,还要耐心地等等,不要过于心切地改正孩子因病而产生的一些行为,那样只会适得其反。耐心细致地帮助孩子渡过这一难关。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