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商——健康的灵魂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7-18 20:17:48
21世纪是“健康世纪”,人们也将进入“养生新时代”,这是一种健康高层次的时代,它的核心与主题是心理养生。“体壮曰健,心怡曰康”,形神兼备才是真正的健康,只有躯体的强壮不能算健康的全部,心理的健全才是21世纪所需要的健康。在竞争日趋激烈,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心理养生成了养生保健的主旨。20世纪人们关注的焦点是生理健康,躯体的变化和病变
不适十分具体,看得见,摸得着或感觉得到,医生的诊断也有十分明确的标准;而心理健康与否却飘渺不定,似有又无,剪不断、理还乱、说不清、道不明,有些又与“心事”、“隐私”有关而难于、羞于启齿,讳疾忌医者也不在少数;加上心理学发展较迟、较慢,医学心理学更加不成熟,故对心理健康“正视”得不够。直到20世纪末的“百年回首”才看出问题的严重性,有识之士便提出:“疾病80-90%都与心理因素有关”的论断,并在“新世纪思考”中明确:21世纪(“健康世纪”)的主题是心理养生。
心理养生呼唤新概念
休 闲 居 编 辑
什么是“心理健康”?形成共识的标准有5条:1、能正确、客观地认识自己和周围环境;2、遇事冷静;3、有良好的自制力;4、有良好的适应环境的能力;5、除本身职业外,还有多方面的兴趣。但以21世纪的健康档次来看,这只是心理健康的“底线”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对心理健康有更高层次的要求,更重要的它需要一个简单明了、易懂易行的指标来更好地指导人们的心理养生。这也是值得考虑的问题,“健商”概念需要深化,健康因素可分为四大类:躯体性因素、心理性因素、人际关系性因素及性因素。四者均需数字化(笔者已提出“体商”概念)。这里的心灵商(mentalquotientmq)便是心理性因素的数字化。心灵商又称为阿尔法指数(α-index),已在一些中老年人中试行,并受到了欢迎和较高的评价。
心灵商或阿尔法指数是什么呢?这要从“α节律”说起。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中,人们都热衷于“α节律”,并树立“α节律保健”的观念。科学家经过大半个世纪的研究发现,人体的肌肉、神经,尤其是大脑都存在着电,人的脑电波有4大类(α波、β波、q波和δ波),其中的一大类即α波。我们到医院里去做脑电图时,医生先在你头部联上电极,然后让你先闭上眼睛及“想的尽量简单”而“不用脑”,因为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信息通道;闭上眼睛便可关闭60-70%的信息来源。医生让你“想个最简单的事物”(例如“意守丹田”之类),此时描记下的脑电波便是阿尔法波(8-13赫兹),在西方则称为“α节律”。它还可称为“安静彼”(人处于清醒时最静时的脑波),“长寿波”(对健康长寿有利),足见它对人的心身健康都至关重要。人在白天的15-16小时内,若始终处于思考兴奋状态,则不出现α波,而是β波(14-30赫兹),这称为“思考波”。在入睡时的朦胧状态,以及睡眠中的每一个“有梦睡眼”时也出现α波(中等程度睡眠及深睡期则出现另两种波,即q波及δ波)。欧美日等认为,通过养生措施,增加α波时间则有利于康寿,称为“α节律保健”。这在当今社会尤其重要,从而形成了“α节律”热。
“α节律保健”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1997年,日本学者春山茂雄所著《脑内革命》一书畅销不衰,一版再版并译成多种文字(我国也有中译本)。书中提出:大脑出现α彼时,同时分泌脑内吗啡,脑内吗啡又称“愉快素”,对心身健康都极为重要(现知脑内吗啡即脑啡肽类物质的总称,计26种,其中作用最强的为β-内啡肽)。
作者认为:α波、脑内吗啡这两个被东(日本)西(欧美)方高度重视的,具有心身两健功效的健康因素如此重要,有必要向国人大力推广,除引入外还需加以深化提高,将其数字化为指数,更加简单明了、易懂易行。经过研究计算:一个人每天处于α波的时间大约为3小时左右,这是维持正常生活的“底线”和“本钱”,可定为0级,若小于3小时,例如紧张、焦虑、失眠等,则连3小时也不到,即处于o级以下的不健康状态了。若通过各种养生措施来增加α波的时间,增加50%,(即每天4.5小时),则为i级,一般懂得心理养生的人都可做到;若增加一倍,(即每天6小时),则为ii级,心理养生有素者也可达到,还有一些高层次心理养生的“智者”,每天α波时间在6小时以上,则为iii级。在这里,可以看出,心灵商(阿尔法指数)系指一个人每天处于α波时间多少的定量指标,这使人们的心理养生“心中有数”而走出模糊状态,从而赶上时代的步伐。
心灵商指导下的心理养生
“我命在我不在天”。在科学昌盛的今天,在心身两健上,人们的主动权愈来愈大,“驾权生命”的能力愈来愈强,人们应学会在“愉快指数”的基础l(每天主观感觉快乐的时间占全天的比例),用心灵商(阿尔法指数)来指导自己的行为和心理活动。主要措施有:
1、学会利导思雄:《脑内革一命》一书之所以产生如此轰动效一应,就在于它提出了“利导思维”新观念,“遇事向好的方面想”,与其反面-弊导思维,“遇事向坏的方面想”,效果大不相同,这种思维方式之所以有如此神奇的作用,正如春山在书中所说:“心想好事,脑生α波”、“大脑处于α波时,才分泌脑内吗啡”、“α波愈多,脑内吗啡的分泌也愈多”。这是积极、主动的心理养生。
2、多冥想:不一定如坐禅、瑜珈那样“必须入静”才是冥想,脑子自由想象(尽想好事),甚至做白日梦,想喜爱、憧憬之人之事,想孙子,想老有所为,想喜欢的人,令人感动的事、想美景、音乐绘画、愿展流水、婉转鸟鸣、松声涛声等天籁均可生a波。
3、喜怒反应适度:迂喜不过喜,迂悲不过悲,过犹不及,均生β波而不是α波;多迂喜,或视为喜事也可增α波,这又与期望值不过高相联系,凡事不必追求完美而生虑、生怨。
4、步行思考:步行生愉增智,诱生α波已成共识。许多名人都有此经历。歌德说他最好的文思都是在步行中出现的,朱自清那流传久远、脍炙人口的《荷塘月色》散文也是散步后的灵感之作。现称步行为“运动之王”、“百炼之祖”。
5、每天保持半到1小时“绝对的静”,(体静脑亦静)或创造半睡半醒状态,均可诱导α波,近年发现每天平躺5-10分钟几次,以及腹式呼吸均可诱生α波。
另外,高层次的心理养生可更有效地诱生α波。例如,善于发现并享受人生乐趣、乐观向上,不断进取,始终有一颗孩子似的好奇心,长寿、高寿者,包括高龄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都具有这些共同的特征。老人于晚年个性获得充分的释放,不断调动和发挥个人潜力并从中享受成就感,不时有“高峰体验”(此时心身俱处于极高愉快状态),时露笑容,富于幽默感,以及注意开发自己的右脑潜能等,这些在20世纪只有少数人才具有的特征,在21世纪将成为人们普遍的追求。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