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艾滋病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5-15 18:47:18
漠视,源于我们的无知;恐惧,同样源于我们的无知。因为无知而漠视,一些人不幸感染了艾滋病毒;因为无知而恐惧,一些人变得惶惶不可终日。当疾控中心艾滋病咨询电话阵阵响起,当心理医师面对一个个焦急的眼神,艾滋病毒,这一人类的头号病魔,在侵蚀着人类的肌体的同时,也在侵蚀着人们的灵魂。
对此,温州附二医心理医学专家戴王磊深有感触。一位女士,因为在个体门诊拔了次牙,后听说拔牙也可传染艾滋病毒,于是经常疑神疑鬼,精神恍惚。她向戴医师咨询时说,自己越想越怕,以致寝食难安。一个初二的学生,他听说人体的分泌物也可传播艾滋病,因为他和别人共用过浴室、毛巾什么的,由此开始疑虑自己是否感染了艾滋病毒,学习也难以聚精会神。还有一青年,老是献血,差点成了献血标兵,不是他有“献血癖”,而是害怕自己感染艾滋病毒,献血可以做免费检查,他以此来缓解自己的紧张情绪。 休 闲 居 编 辑
还有很多不胜枚举的例子。戴医师说,很多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并不是真正的了解,听到一些信息就风声鹤唳,成为惊弓之鸟。碰到这种情况,戴王磊总是详细地给他们解释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并和他们一起探讨有无感染的可能性,减轻他们的压力。
对于艾滋病患者来说,他们更需要心理的治疗。今年3月份,曾有一位HIV检验呈阳性的外地人打来电话,向戴医师倾诉苦衷。这位年仅26岁的小伙子说,自己还年轻,父母也需要照料,可是病魔袭身,让他本来充满阳光的生活顿时灰暗。他叹息命运的不公和自己的不幸,他开始感到有些无所适从。戴王磊鼓励他要有积极的心态,这样才能增强自身免疫力。而一切不正常的情绪都无助于问题的解决,反而会变得更糟。从那以后,年轻人再没有打来过电话,也不知近况如何。“恐惧期(检测前)———休克期(确诊后)———否认期———罪恶感、愤怒和害怕期———新的生活方式期———利他主义期———悲伤期———认可和现实回避期。”有人用此心理链条概括一名艾滋病人整个心历路程。科学与否尚需探讨,但给病人有效的心理指导是至关重要的。
其实,艾滋病跟其他传染病相比,传播途径有些特殊,易感人群也不是很多,正常人不要轻信危言耸听的传言而使自己恐惧起来,但对艾滋病也要保持足够的警惕,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行为和生活习惯;艾滋病患者要鼓起生活的勇气,毕竟科技在进步,治疗艾滋病的手段也有很大的突破,人类在病魔面前并非束手无策。
善待自己,善待他人。让健康者无惑,让不幸者无畏,让阳光打在每一个热爱生活的人的脸上。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