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午睡 你的大烦恼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5-01-04 14:24:45
案例:
3岁的妞妞,最近每天午睡时都要妈妈陪她、哄她、安抚她,才肯乖乖上床,直到她睡着为止。中途不得擅离一步,否则立刻放声大哭,在床上翻滚,把床栏杆当鼓踢,敲得乒乒乓乓,闹得全家鸡犬不宁。当她大哭大闹之际,只要妈妈一出现,哭声立止,脸露微笑,两颗眼泪在眼角徘徊,还来不及流下来呢!(她的哭大半是假哭干嚎,眼泪不多。)这样,妈妈被迫天天留守,以求得片刻安宁。慢慢地,妞妞还把哭闹这一“法宝”推而广之,治得妈妈服服贴贴拿她没办法。休 闲 居 编 辑
医生分析:
很显然,妞妞把哭当武器来要挟妈妈以达到自己的目的,这在当代的独生子女中很常见。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免不了会出现一些偏差行为。问题在于家长对孩子的偏差行为往往等到很严重时,才紧张地东求西问,谋求改善,但为时已晚。还有一些家长存在侥幸心理,觉得偶尔放纵孩子不会养成不良的习惯,但事实决非如此。所以,最有效且简单的处理方式莫过于防微杜渐,凡刚形成或出现不久的偏差行为,可采取忽视、不直接作反应的方法来消弱。
消弱的理论依据是心理学家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斯金纳曾利用白鼠进行实验研究,他把白鼠放在斯金纳箱来做实验,箱内有一个杠杆和一个用来盛食物的杯子。开始时,白鼠在箱子内随意活动,当它偶然压到杠杆时,食物会掉下来,白鼠得到食物,几次后了解压杠杆和食物的关系,会不断反复这个动作,并且速度越来越快。
可是当白鼠压了杠杆,却得不到食物时,它压杠杆的次数和频率会大为降低。若始终都不给食物,则压杠杆的反应将消失。斯金纳另外用鸽子做实验,也得到同样的结果。
就上面的例子,妞妞哭叫行为的增强物当然是妈妈的注意和关怀,用消弱的办法来处理:在她午睡时,硬起心肠,把门关了,任她去哭。(断其增强物)。
所谓的增强物是指足以改变儿童行为或行为频率的刺激。例如,微笑、别人的注意和关心、安抚、奖赏、成功和成就本身等等。所谓消弱是指儿童的任何一种行为,一连发生多次,都没能带来满意后果,无法获得儿童想得到的增强物,其强度渐渐衰弱,最后等于零、不再发生。简单的说,有意地忽视儿童的不当行为,对之不直接作反应称为消弱。
具体建议:
用消弱的办法去对待妞妞的反应。
第一天,她必然照常哭叫,心里很有把握妈妈必来陪她。结果不然,妈妈没来,法宝似乎失灵了。
她以为妈妈没听见,非加倍努力不可,于是气灌丹田,把音调提高3个音阶,把音量放大2倍,呜呜哇哇,声震屋瓦,直到声嘶力竭,才疲倦睡着。
第二天午睡,她照哭不误,但哭声显然没有那么高亢、哭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
第三天午睡,她只是呜呜干叫两声了事,意思意思而已。
第四天午睡,她不再哭了,连象征性的干叫也没发出,不声不响、安安静静地睡着。
至此,妞妞午睡时哭闹的习惯完全消失,大功告成。
消弱的方法可以运用在以下情况:
1、孩子的不适当要求:不给予注意是纠正孩子不良行为最理想的一种方法,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有效。例如,要求无休止的买零食、陪睡觉等。
2、不良习惯:对于孩子的不良习惯,不理睬的策略很有效,例如,哭闹、骂人等。对于吃饭的不良习惯,如果让孩子来吃饭时他不来吃,或不肯吃,或是坚持要吃某种菜,不理睬也可以有效应用。
运用消弱时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1、必须与正向增强作用配合使用,也就是说对于孩子表现出来的良好行为我们必须予以强化。
2、必须应用于不良行为。儿童的许多行为需要我们予以关怀、注意,要加以正确评判。
3、必须保持一致。如果妈妈坚持不理孩子,爷爷奶奶却暗地里安抚,就达不到理想效果。
4、不可使用间歇消弱。如果孩子这次哭闹得不到满足,下次哭闹就得到满足,那他的不良行为不会得以根除。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