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SARS病毒灭活疫苗研制过程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6-03-29 07:50:29
2004年12月5日,世界上第一个SARS病毒灭活疫苗通过Ⅰ期临床研究。我国科学家自主完成的这项标志性重大成果,引起世界的广泛关注。为何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这项令全球振奋的科研项目?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疫苗研制项目课题组等有关方面的官员、专家,讲述了我国SARS病毒灭活疫苗研制的来龙去脉。
――疫苗研制工作紧急启动休 闲 居 编 辑
2003年,肆虐的SARS病毒向人类发起了猖狂攻击,SARS是什么?来自何处?通过什么途径传播?如何防治……这一切在当初都没有明确答案。我国人民面临着严峻考验,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开始了同这一突发性重大灾害进行的艰苦、顽强斗争。科技在这时被人们寄予厚望,全国防治非典型肺炎指挥部科技攻关组也迅速成立。
科技攻关组专家陈传宏指出,SARS在肆虐,科技攻关组成立之初急需解决的问题千头万绪。燃眉之急是解决临床救治、控制疫情扩散和一线医护人员的防护等紧急需求。但要解决根本问题,必须要有长远有效的办法。大家自然想到了疫苗――这种有效保障生命健康、彻底击溃SARS的利器。
疫苗自200多年前第一次使用以来,就成为保障人类生命健康的有力武器;然而,疫苗研制的过程极为复杂、漫长。
“通常一个有效疫苗的研制成功,需要几年时间,显然我们等不起。”SARS病毒灭活疫苗研制项目课题组负责人、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卫东说。
十万火急,时不我待;但科研有自身规律,欲速则不达。科技攻关组经过集思广益,反复权衡,决定选择研制技术相对成熟的灭活疫苗。灭活疫苗就是在人们获得病毒以后,对其进行一定技术处理,使病毒丧失活性,但仍保留免疫原性,接种人体后能产生对此病毒的抵抗力。
“要把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同科学扎实的工作作风紧密结合,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科技攻关组,这已成为共识。科技攻关组决定,打破部门界限,集中优势,实行各个行业、各个环节的最佳组合,形成合力;倡导资源共享,实现临床研究、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多方面集成……
一切以常规难以理解的高效率高标准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科技部积极组织协调,迅速成立了由北京科兴生物制品有限公司、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共同组成的疫苗研制项目课题组,2003年5月3日,研究经费到账;
5月下旬,“SARS病毒灭活疫苗研制技术路线”通过可行性论证;
“标准不降低,帮助提高;程序不减少,加快审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开辟“快速审评通道”;
疫苗研制的多个环节、多个方案并行开展,赢得了宝贵时间;
全方位的国际合作迅速在多个领域、多个层面展开;
……
――疫苗研制紧张进行
疫苗研制项目课题组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实验动物研究所所长秦川,至今回想起为疫苗研制探索建立动物模型的日日夜夜,依然十分动情。
动物模型的建立是SARS疫苗研制的关键一步,如果没有动物模型,疫苗研制则不能进入动物阶段,更不用说临床研究了。
“P3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三级实验室)成了我们抗击SARS的特殊战场。我们在进入P3实验室工作时,要穿上三层防护服,带上眼罩和三层口罩,要完成为猴子量体温、接种病毒、抽血化验、拍X光片等工作,由于人与动物无法用语言沟通,无法取得动物配合,还要时时提防病态下猴子的抓咬,其难度可想而之。”秦川说,“只要一进实验室,最少在6个小时内不能喝水、不能进食,不能上厕所。有时为了完成一个完整实验,我们一干就是10多个小时。因为实验室的气压要保持在负40帕特,相当于海拔3000米的高度,再加上密不透风的防护行头,人在里面总感觉胸口发闷、透不过气来。每当从实验室出来,大家几乎都是一口气喝完整瓶的矿泉水,然后就是瘫坐在休息室的沙发上,大口地喘气。”
SARS病人恢复期的血清是疫苗研究的关键材料,只有找到血清中的中和抗体,用来与接种疫苗的动物血清中测得的保护性抗体相比较,才能确定疫苗效力。问题是当时全国恢复期的SARS病人并不多。去年5月下旬,当得知内蒙古有6个恢复期病人时,科兴公司的科研人员喜出望外。三位科兴人拿着地图,带上一箱方便面连夜奔赴此地,6位恢复期病人虽然大病初愈,但当得知血清是用来研制疫苗时,每人毫不犹豫地献出200毫升血液。
这些只是疫苗紧张研制过程中的“小片段”,更多的人们在其中付出的艰辛难以一一表述。不少参与疫苗研制的人员回忆起当初的紧张时期,现在好像已非常平静:“当时的情况,让你不得不这么做。”
SARS疫苗进入临床研究的新闻发布后,报名的志愿者多达数百人;张家口一位退休铁路工人,听说要研制SARS疫苗,从不多的积蓄中拿出1000元……
――疫苗进展令人振奋
“应该说,SARS疫苗是‘抢’出来的。”课题组专家张建三说,“但这种高速度不是草率的盲动,而是和高效、高品质、高水平、高标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尹卫东说:“我们在SARS病毒灭活疫苗的研发、生产过程中,完全采用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手段,其中包括全基因测序、蛋白质测序、先进的提纯工艺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国际专家对疫苗的高纯度大加赞赏,称之为‘世界品质’的原因。”
“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完成SARS疫苗I期临床研究,这是我国SARS科技攻关取得的一项标志性重大成果,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科技攻关组专家对这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
科学数据为专家们的评价提供了有力支撑:36位受试者均未出现严重局部反应和全身反应,实验室指标未见异常,表明疫苗具有安全性;24位接种疫苗的受试者全部有抗体产生,而且有中和保护作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创造了条件。
SARS病毒灭活疫苗在今年1月获准进入Ⅰ期临床研究,主要目的是评价其安全性,并得出初步免疫原性。显然,数据令人振奋,更为可贵的是,这次SARS疫苗临床试验方案完全按照国际规范,采用知情同意、伦理审查、随机双盲等规范化操作。
“这非常不容易,因为这完全是科技创新,在SARS病毒面前,科研人员就像小学生,必须从一加一学起,一遍一遍地实验。”谈到这项成果,陈传宏十分激动,“有些人认为我国在SARS防治方面没有取得有价值的科研进展,这个成果将有力改变这一观点。”
尽管SARS疫苗Ⅰ期临床研究已经完成,但是否可以进入Ⅱ期临床研究还需进一步评价和审批。SARS疫苗的有效性、稳定性,以及使用的剂量,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新华社提供,未经许可,严禁转载)
≡ 查看、发表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