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穿着"高人一等"
人气:
【字体:大 中 小】
发布时间:2007-01-13 13:35:21
自20世纪以来,在鞋的时尚风向上,高跟的势头一直强劲不衰,中跟过了是高跟,高跟过了是超高跟;细跟之后是粗跟,粗跟之后是整个鞋底一块高,这叫高底、坡跟;坡跟还有一个雅号,叫“松糕鞋”。总而言之,鞋子时尚的总趋势就是一个字:高!为什么鞋子总在“居高不下”呢?
先有高底后有高跟 休 闲 居编 辑
90年代时尚风一度盛行高得眩目的细溜钢管高跟鞋。当时为古驰(Gucci)做设计的汤姆·福特说:“不穿高跟鞋的女人就谈不上性感。”这句话获得西方爱美女士的一致赞同,也得到了时尚评论家的支持,他们认为高跟鞋的存在把一个平常的女人转变为一个典雅女神。在西方,高跟鞋似乎在随时宣告女性的妩媚和时尚的魅力。
高跟产生的原因其实非常朴素:从15世纪开始,人们就用树木来制作鞋子,那时的人们还只能走在泥泞的街道原野上,为了避免泥水溅脏了衣服和鞋子,就自然想到了把鞋子的跟加高;另外,如果要让鞋子经久耐穿,也自然就把鞋底做得很厚。这些就是高跟产生的基本因素。
但是,鞋子一经进入时尚观念中,就要迎合人们的社会观念、美的感受,这时情况就复杂起来。本来,鞋子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舒服才是最重要的,然而纵观时尚的历史,鞋子的外观往往取代了舒适,成为最首要的因素。在鞋的发展过程中,事实常常表明许多式样极端的鞋最得人的宠爱。13世纪时,上层社会的男人全穿尖头上翘的鞋。宽头平软的鞋尽管舒适随意,可显得憨头土脑,不受欢迎,不入时尚。这种现象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比如中国一度盛行的小脚,是文化也是时尚,但在道德上很受指责。
在西方,崇尚小脚的程度虽然没到中国那样畸形的程度,但女人有一双纤纤小脚也被认为是出身高贵,窈窕淑女的典型。曾有几度,西方妇女都准备好了要用布带来把自己的脚裹小一点。在美国加州的淘金热中,有一首非常流行的歌叫“你的脚太大了”,从中反映出女人的小脚是如何受欢迎。总之,在世界各地,女人的小脚是受到推崇的,常常使得大脚女子觉得不能入时而自愧。
就是小脚使得女人走起路来有摇曳生姿的美态始然吧,高跟鞋也有同样的功效,高跟鞋那高出极限的高度更让女人飘飘欲坠了。这种刻意塑造美态的艺术手法也许是高跟鞋产生的原因之一。如果裹脚是有违自然的残酷做法,那么在鞋子上动脑筋进行弥补,是有创造力的人类最乐意为之的事情。
从高跟到高底
在鞋上增加高度这种做法已经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了。有一度人们为了实用的目的,防止泥土飞溅,曾在鞋底下加一个铁制的铃状后跟,这既方便了走路的稳实,也垫高了鞋子,而且当泥土塞满铃心时,可以磕击拍打,把泥拍掉。同时,这铃跟也不失式样上的新颖美观。
到了这个世纪,高跟就再没有什么实用目的了,只被看成是风格式样的一种鼓舞和激励,设计师和顾客都为有高跟这一形式而欢欣雀跃。设计师喜欢高跟,因为这给他们提供了有利因素,可以利用高跟来参加设计游戏;女士们喜欢高跟,因为它让她们昂首挺胸,风姿绰约。
高跟在时尚上,是女人的特权,摄影师马里欧·苔斯蒂诺(Mario Testino)说:“我羡慕女士们能穿高跟鞋。我们就不能。高跟鞋可能是今天在完全享受时尚上,男人和女人的唯一区别了,男人因此差了一步。”其实他的话说的也不对,在历史上,是有过男人女人都穿高跟鞋的时候的,比如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就穿红色的高跟鞋,那是皇室身份的象征。但后来由于男性在时尚上稳重感多于女性的观念形成后,就慢慢让位于女性了。大约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时,高跟鞋才渐渐专属女性。
高跟鞋可以改变一个人走路的步态,它们托直了脚裸,延长了双腿的长度,脚心如同芭蕾舞演员的一样被拉长成弧线。整个下肢这样被拉紧后,人体前胸自然就突出,后背内弯,臀部外翘。女性的身材被如此特意却不经意地塑造后,变高了,变瘦了,身姿亭亭玉立,成为理想的女性倩影。
也有的人说,高跟鞋是什么呀,穿上后就象一个残废人,完全不能走路了。“不对”,专门设计超高跟鞋的著名设计师Manolo Blahnik否定说,“穿高跟鞋你能走路,而且你能走得很别致——你以感性的姿态走,你的身体摇摆出一种不同的韵律,而且不同尺寸的高度就能让一个人走出不同的韵味儿来。”高跟的魅力在于两寸与六寸的跟之间的差别,表达出的个性将完全不同。如今,在任何正式场合,大到国宴,小到朋友聚会,少有女人不穿高跟鞋的。